2022年11月19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药理学会承办、陕西中医药大学协办的中医药治未病相关药理学研究及新药研发高层次专家研讨会成功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岳建民研究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军宁研究员,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院士、国际基础与临床药理学联合会秘书长、法国斯伯丁研究所创始人及所长Michael Spedding教授,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院士、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Valérie Schini-Kerth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十处毕明刚研究员等20余位从事天然药物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参加,重点围绕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基础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和毒理学,基于现代生物医药科学的新理念、新策略和新技术的中药和天然药物药理学研究,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和天然药物抗重大传染病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会议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杜冠华主持。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永祥、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杨晓航分别致辞,向参会的代表表示热烈欢迎,阐述了中医药治未病在未来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祝会议圆满成功。 开幕式后,参会的各位院士、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结合自身的工作,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和研讨。专家们就中医药在治未病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中药新药研发策略与设计、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控中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专家们认为,中医治未病核心环节为“未病先防、已病防病、愈后防复”,这是中医防病治病最高理念,也是中医在数千年防病治病实践后得以传承的基础。治未病中医药理论创新重点应放在疾病分类研究,没有科学疾病分类,治未病无从谈起。中医药治未病研究需要在所有医学体系中寻找优势,充分利用所有医学模式研究成果,开展中医药理论创新。此外,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中医独特视角开展疾病机理研究,并开展中药药理学和新药创新研究,可以帮助解决现代医学模式下难以解决的问题。 两位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院士参会,不仅向国际同行展示了我国中医药治未病药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同时也了解了国际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药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开阔了视野,获得了很多信息,收获很大。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文件精神,促进中医药在治未病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及中药新药研究开发都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次研讨会学术气氛浓厚,通过主题发言和学术讨论,充分交流了当前中医药治未病药理学研究及新药研发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沿,分享了该研究领域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 责任编辑:安永新 |
-
11-24
-